2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31个新专业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31个新专业中,有一个是“行星科学”,将从今年起在成都理工大学正式招生。25日,四川观察记者采访了参与创办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专业的李春辉老师,带你了解这个新兴的专业。
什么是“行星科学”专业?
面对浩渺的宇宙,人类探索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行星科学”有人说它是“宇宙最强专业”,有人说它是去太空上捡“石头”,它到底是个什么专业?李春辉告诉记者,“行星科学”主要研究对象为太阳系的行星、彗星、小行星和系外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它虽然是新兴专业,但并不是没有基础的。行星科学是以深空探测为主要研究手段,是在之前的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天文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上产生的。
“深空探测大致又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解决我们怎么到火星、月球等上面去,另一部分则需要解决我们上去后要做什么?”李春辉说,行星科学研究的主要就是后者。
为何要新增设“行星科学”专业?
2016年以来,中国航天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嫦娥五号”探测器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将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带回地球,“祝融号”火星车开展巡视探测,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空间探索的印迹,中国航天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未来还将有更多深空探测计划。李春辉说这些计划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特别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优秀人才。从嫦娥计划开始,国内的专家就意识到系统培养行星科学人才的必要性,这次增设“行星科学”专业,也是国家发展的迫切需求。
成都理工大学两年前已开始试点招生
此前,虽然在国家学科设置中没有行星科学学科,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以交叉学科的方式,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空间物理学等学科下开展行星科学的研究生教育。从2020年起,成都理工大学在全校本科生中试点招收“行星科学英才班”,这是国内首个行星科学的本科班。“行星科学的研究生教育,相当于让一棵已成材的树开花结果。而本科教育更像是种下一颗种子,悉心培养它成材。”李春辉说,基础学科的教育十分重要。
作为中国地球科学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之一,成都理工大学在地质、能源、资源科学等方面有着传统的优势。也是从2020年起,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组建了有10多位专任教师的团队。在负责人刘耘教授的带领下,开始了行星科学本科专业的建设和申报。今年夏天,成都理工大学就可以正式招收首届行星科学专业的本科生。
“行星科学”课程设置有哪些特色?
1972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成立了第一个行星科学系,标志着行星科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开端。李春辉告诉记者,在开设“行星科学英才班”时,他们花大半年时间,系统地调研了国外高校的行星科学相关课程开设情况,“我们的培养方案中对地球科学类课程给予了充足的学时,同时也突出了数理化、计算机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李春辉说在专业核心课程方面,行星科学的本科培养方案较完备地涵盖了当下行星科学所有的前沿研究方向。他还给记者补充道:“行星科学是个比较广泛的领域,没有一家科研机构可以涵盖所有的研究领域,成都理工大学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个想法就是开门办学,学校鼓励、支持和帮助同学们到国内外相应的研究机构去实习,以实现全行业的培养。”